我的网络课程学习 从2019年1月23日湖北武汉封城开始到今天,新冠病毒疫情就已经在人类历史的时间刻度尺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新冠病毒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武汉,中国,亚洲进而全世界,它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大到各国该封国的封国,该封城的封城,小到家家户户每天的柴米油盐。人们的情感也随着新冠疫情的开始,拐点,向好,回归平静而几度起起伏伏。学生们从最初的“哇,不用去上学咯”到全国莘莘学子一起在家“卡钉钉,停课不停学”,又到最近准备“神兽出笼”过程也如坐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作为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我也随着“停课不停学”的浪潮飘来荡去,在这当中去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网络课程学习虽然不能像在教室里那样可以和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但它还是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家里讲课,上课。从实际空间距离上讲,大家都是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你也不知道我在哪里。然而,从真正感受上讲,同学们却觉得彼此离得很近,甚至比在教室里上课都近,毕竟隔在我们中间的似乎只是一个屏幕。上课时,老师提问但并没期待某一位学生作答时,大家却都在留言区踊跃的给出了答案,用这样的方式跟老师互动。这份回答问题的热情反倒比实际坐在教室里来得更热闹,更开放,仿佛电脑屏幕让大家放下了自己的拘谨和腼腆,瞬间变成了既陌生又熟悉的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时上课期间,因为技术原因,老师,同学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出人意外却又不乏温馨和有趣。上课前,大家刚刚进入钉钉或腾讯会议。还没进入上课状态,突然,电脑的那边传来某位男同学超有温度的嗓音在不徐不缓地说着:“我寻思着我得上课之前把鱼给你们炖好,要不你不会炖鱼,我又上课,你们到时该吃不上饭了。”听着屏幕后面的对话,我认真地盯着电脑,然后开始脑补那位同学家里的情形,顿时,自己有了一种偷窥到别人家幸福生活的小兴奋和对这位男同学的刮目相看,“噢,原来他还有这么温情的一面。”还有时,在某位同学打开耳麦要回答问题时,耳麦的那一端却传来了娃娃哭着喊“妈妈,妈妈,我要妈妈。”而这位女同学还在挣扎着问“老师,您能再重复一遍您的问题吗?我没听清楚。”而老师却在电脑的另一边停顿了好几秒钟没有出声,我又开始脑补当时老师大概也在犹豫“我是该说问题呢?还是该听孩子哭呢?”纠结中…… 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在传统的中国大学上课,又在国际学校的小学教课,因而观察到一些大学,小学网络课堂管理的不一样。首先由于大学生和小学生年龄的不同,老师在设置课堂管理规则的方面是不同的。由于成人大学的同学们都已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因此一般性,礼貌性的规则,老师都不会专门在课上提出,认为同学们应该懂得并遵守。而作为小学生则不同。老师在上第一节网课时就已经把规则定好,并告知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比如上网课时刷屏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会在上课之前规定只有老师说可以在留言区回答问题时同学们才可以写答案。老师一旦说停止留言,任何还在留言的同学都会受到老师的警告,通常如果警告达到3个以上,下课后老师会找同学网上谈话。为了让低龄段同学上课时尽量少受到干扰,老师也会尽量保持屏幕干净,留言尽可能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到老师讲课的内容上来。有趣的一点是不管是对教大学的老师还是教小学的老师来说,考勤都是老师们课堂管理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学习是需要被约束的。对学生们出勤的管理本质上都是强制性的课堂管理措施。 当一种平衡被打破,另一种平衡还没被建立起来时,万般可能性都有。网络学习就提供了这样无限的可能,不由地让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样方式的教育更好?随着疫情在家上网课开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觉得学习不是只能在学校学(不应受到地域的局限)。学习不是只能按照学校安排的课程这样一板一眼的学(不应受到形式的局限)。学习不是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分阶段地来完成(不应受时间的局限)。原来各种各样线下的培训课程,也顺势搬到线上。在线上没有你找不到的课程,只有你想不到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又便宜又长久,你可以重复听。课程融合,课程界限模糊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喜爱,比如现在的大语文概念,容纳了包括语文,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科目的相互融合。疫情给人们提供了闲暇的时间思考,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什么对我最重要?” “我要优先做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学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兴趣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在家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谈及并尝试。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日常,重组了社会秩序,也给人们带来了变革和盼望。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生活,学习的思考是严肃的。不管是线上的网路学习还是线下的实体授课,不管是按部就班的回复原来的教育模式还是追寻新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在学校上课还是在家学习,也不管是兴趣导向学习还是期望导向学习,只要人们可以开拓眼界,不受既定思维的影响,勇敢地,深刻地想一想也都是好的。 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升本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