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语言大学校友会官网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母校新闻

高潭:流浪书海,敦行万国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6-15    浏览次数:

 

高潭,男,北京语言大学1999级英语专业毕业生。北京语言大学财经校友会会长,普洛斯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总经理,北京语言大学企业家校友会理事。

“流浪北语计划”

20年前,出国留学、对外交流这样的名词对大家来说既神秘又陌生。高潭带着对新文化新思想的憧憬,进入了北语,在此开启了他全新的生活。在这个开放包容的大学校园,他了解到英语相关国家的国情、文化、思想,也认识了许多来自异国的青年,并通过他们架起对世界的构想。

在大学四年,高潭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是现身在北语各个专业课堂的流浪求学人。毫不夸张地说,他几乎旁听过所有非语言类专业的专业课,收获颇丰。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能说出当时旁听过的授课老师的名字。学习之余,他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恰是那时求知求真的一往无前,让他拥有了覆盖语言文学、经济贸易、国际关系等多领域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和潜心钻研的能力。

“师生印象”

专业、认真、勤劳是高潭对北语师生最大的“共享印象”。英语专业的老师认真负责,文化功底深厚,从事教学工作严谨认真;同学积极主动,语言基础扎实,在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在他的眼中,北语的学风可以用“脚踏实地、潜心学术”来概括。

高潭分享了两位对他人生有重要启发意义的老师。一位是主讲英语听力的王老师,王老师常常分享一些对某一事件的多角度分析,角度新奇、思辨性强,有些甚至是对普众认知的颠覆,给当时的高潭带来了很深的震撼和启发。通过这门课,高潭认识到了事件的多样性,看到了认识世界的更多角度。另外一位是商学院的老师,在高潭对未来迷茫时建议他出国留学,也由此促成了他远赴重洋的求学之旅。

在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互相促进中,高潭度过了充实又踏实的大学时光。

“果实的养分来自北语”

大学毕业后,高潭出国深造。在异国他乡,他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众的表达能力让他脱颖而出,也让他能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沟通。在探讨学习与生活问题时能保持无障碍交流,这让他对异国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近距离的体验,也为后来从事跨境电商助力不少。“这样丰硕多汁的果实,离不开北语给予的养分”,谈起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经历,他不忘真诚地感谢北语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致学弟学妹”

关于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关于人生积累或者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他提到了三点。

首先,在大学四年中尽可能多的沉淀自己,掌握好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求职的时候,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是大多数企业和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考察、关心的重点,而成绩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所以企业和单位常常通过成绩作为第一步的选拔标准。

第二,要对世界保持敏锐的关注和好奇,观察世界的变化,做到对世界的变化规律有所认知,有所了解,从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抓住命运的转折点,以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一个更好的助力作用。

第三,可以在假期和周末多接触社会、多实习,通过实习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多一些了解。实习过程中可能并不经常能参与一些核心的工作,但是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到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判断自己是否是真的适合这个工作行业。

“致母校”

在人才培养建议方面,他认为在北语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当中,学术性强一直是突出的特点。北语的教育模式较为传统、专业化,专注于语言本身的文学性,让学生能在毕业时拥有非常扎实的学术功底。同时,他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他希望在未来,能看到母校把学科建设和时代发展结合地更紧密。

在校友合作建议方面,他认为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加强校友和学校的合作与交流,需要认清各方的诉求。在联系的过程中,学校希望可以接收到校友反哺的一些招聘信息,为在校学生提供资源,毕业生想认识到优秀的学弟学妹共同回忆青春、开展合作。

学校作为中间的两方人的共同回忆,是一种具象的情怀,也是二者连接的纽带。巩固、串联起在校生和毕业生之间的枢纽作用,学校应该承担起平台责任。不过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方努力,谁来做、谁能做、谁能做好这都很重要。